9月23日,正值秋分时节,第八个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如约而至。田野里,稻谷金黄、玉米饱满,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吃草,果园里飘散着石榴、苹果的清香。广袤的乡村,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*总书记在节日贺信中强调:“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。”这份寄语,不仅是对农民辛勤耕耘的礼赞,更是对乡村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期待。
各地共绘“丰”景,汗水换来金秋回报
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,玉米地里一片繁忙。大型收割机穿梭其中,饱满的玉米棒被整齐收割,金黄的玉米粒源源不断流入车斗。当地合作社负责人单庆东介绍,今年亩产预计能突破1吨,比往年提升近一成。背后离不开良种推广、无人机飞防和科学化田间管理。
黄河入海口的山东东营,同样是一片金色。这里的大豆长势喜人,豆荚饱满。农户袁训国说,以前亩产只有三百斤,今年有望突破六百斤,“关键在于良种和精细化管理,没一点马虎。”
而在山西,夏季曾遭遇严重旱情。当地政府和农技人员联手开展抗旱保粮行动,水利部门及时组织浇灌。*终,小麦稳产丰收,玉米长势也有保障。农民董会龙感慨:“多亏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和政府指导,才有今年的好收成。”

粮稳民安,农民增收才是真正的丰收
收获不仅仅是满仓粮食,更是农民收入的增加。江西的稻谷收购已全面展开,当地粮库引入了线上预约、智能检测等方式,大大缩短了售粮时间。“以前要等一两天,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卖完,还能当天到账。”南昌县的粮农刘献梅笑着说。
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完善“三位一体”的农业支持体系。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到粮食*收购价,再到保险保障,政策织就了农民稳收的安全网。与此同时,农业农村部还推动农民就业与县域产业结合,发展果业、菌菇等特色经济,拓宽增收渠道。
在陕西淳化县的智慧果园,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,果农们忙着分拣打包。借助龙头企业的技术和销售平台,当地果品远销全国。果农王龙说:“一天摘果收入能有120元以上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刘宏伟则希望,通过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,让果农们不仅丰产,更能丰收。
丰收节里的欢庆,乡村振兴的新气象
在贵州榕江县,加宜村举办的农民丰收节热闹非凡。木鼓舞、侗族大歌响彻山谷,抓鱼、抓鸭等比赛引来阵阵欢笑。曾经贫困的山村,如今凭借旅游和“村超”赛事,民宿入住率常常爆满,带动了农特产品的销售。
在浙江绍兴柯桥区兴华村,“千万工程”带来村容村貌的大变化。道路拓宽、危房拆除,村庄环境更美了。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,发展菌菇产业,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。90后村书记沈建强说:“乡村振兴,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。”
向着持续丰收奋进
近年来,我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%,现代化农业装备普及率不断提高。与此同时,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体系持续发挥作用,确保脱贫成果稳固。
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,根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。正如*总书记所强调的,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。只要亿万农民辛勤耕耘、社会各界携手努力,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。
金秋时节,丰收是对土地的回馈,更是对未来的承诺。站在第八个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节点上,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起,正用勤劳和智慧,书写一首首属于新时代的丰收之歌。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